11月8日至11月9日,第三届全国音乐舞蹈美育工作研讨会在福州大学举办。来自全国音乐、舞蹈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一线教师及美育工作者等百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共议新时代美育创新发展之路。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德州扑克赌场-线上德州扑克app
院长吴慧娟主持。 研讨会共设有开幕式、大会主旨发言、院长论坛、分组交流、工作坊及闭幕式六个环节,其中主旨发言8场、分组交流论文近30场、院长论坛1场、工作坊2场,涵盖“人工智能时代的美育变革”“区域特色美育体系构建”“高校师资培养与课程创新”“五育融合与美育浸润”等多个主题领域,形成了从宏观理论到教学实践、从高校改革到基础教育、从音乐到舞蹈的全景式讨论格局。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向阳致辞。他指出,作为理工科领域的“双一流”高校,开展音乐舞蹈美育是福州大学落实“五育并举”的关键实践,既能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更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人文活力,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为全国美育研究者与教学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跨区域院校构建协作共享、凝聚合力的美育工作共同体,探索理工科高校美育新路径。

中国音协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宋瑾教授致辞。他首先感谢福州大学及相关部门对研讨会的支持,并提及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出已台多项文件将其纳入重要发展战略。同时,他也指出当前美育工作的痛点与困惑,期待能够借助此次研讨会汇聚多方智慧,共同为美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多位来自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音乐舞蹈美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聚焦美育体系建设、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等核心议题。宋瑾教授提出“艺术感知—创意表现—审美情绪—文化理解”四维综合测评体系,为美育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范晓峰教授从儒、道、释思想出发,阐释中国美育的精神根基与审美旨趣;戴虎教授以“动作形象与形象动作”的辩证关系揭示舞蹈审美的文化逻辑;黄宗权与谢嘉幸教授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美育的情感本体与人文坚守,强调技术与审美的融合发展;德州扑克赌场
吴慧娟院长以本校实践为例,提出“从广泛到精专、从体验到创造”的高校美育四圈层体系,构建“人人可参与、处处有美育”的育人生态。主旨发言内容思想深刻、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美育由理念倡导向体系建构的转变,标志着以人文性、系统性与创新性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美育理论体系正加速形成。






“院长论坛”环节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院长与专家围绕“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使命与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美育应以艺术为媒、以文化为魂,启迪学生的感性智慧与人格修养,促进全面发展。论坛上,福州大学以原创戏剧《嘉木留芳》展示艺术育人的校园实践;安徽艺术学院分享“文艺轻骑兵”行动成果;太原理工大学提出“审美—浸润—创新”三层次美育理念等。多位专家强调,美育应贯通专业与通识教育,关注生活美与社会美,推动艺术与科技、文化、社会的融合。论坛形成共识:高校美育不止于一门课程或一场演出,而应成为培育审美精神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分组研讨环节,音乐与舞蹈两大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成果丰硕、亮点纷呈。音乐组聚焦体系建设、文化传承、技术赋能与体验育人等主题,探讨了“双减”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改革、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和“美专融合”教学模式,提出以审美创造与实践感知为核心的教育路径。多位专家立足民族与地域文化,阐释传统音乐的教育转化与当代价值,展示戏曲、古琴等传统艺术在高校美育中的创造性应用;同时,代表们还关注人工智能与数智技术对音乐教育的赋能作用,探索“数智美育”“AIGC评估模型”等前沿课题,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审美建构。舞蹈组讨论则聚焦舞蹈教育的身体审美与人格塑造,提出体验式、浸润式教学改革思路,探索“身体在场”“知行合一”等教学理念;同时,研讨还强调以传统艺术资源丰富舞蹈美育,推动闽台文化、非遗礼乐等内容融入课堂,并在科技赋能领域探讨VR/AR、AIGC等数字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评估智能化。学者们一致认为,美育的未来在于融合——让艺术教育、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相互滋养,使高校成为培养审美精神与创造力的重要阵地。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音协音乐美学学会、福州大学主办,福州大学社科处、德州扑克赌场
承办,旨在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汇聚思想共识、擘画发展蓝图,以期推动广大美育工作者携手并进,为培育具备深厚审美素养与卓越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深耕厚植、注入动力。